无码在线播放二区|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|无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|在线观看国产日韩亚洲中

  • <menu id="yw4o4"></menu>
  • 
    <menu id="yw4o4"><em id="yw4o4"></em></menu>
  • 首頁 > 業(yè)界 > 關(guān)鍵詞  > CPU最新資訊  > 正文

    英特爾在下一代Meteor/Arrow/Lunar Lake芯片設(shè)計上搭起了積木

    2022-08-24 21:00 · 稿源: cnbeta

    早些時候,英特爾在 Hot Chips 34 大會期間,介紹了與下一代 CPU 有關(guān)的一些關(guān)鍵細(xì)節(jié)。可知 14 代 Meteor Lake、15 代 Arrow Lake 和 16 代 Lunar Lake 將采用的 3D Foveros 封裝技術(shù),很有樂高積木的風(fēng)格。

    34.png

    (via WCCFTech)

    據(jù)悉,F(xiàn)overos 是一種先進的芯片間封裝技術(shù),并且細(xì)分為三種。

    ● 首先是適用于量產(chǎn)的 Foveros 標(biāo)準(zhǔn)設(shè)計,其凸點間距在 50-25 μm,密度400-1600/m㎡,功率 0.156 pJ/bit 。

    ● 其次是 Foveros Omni 設(shè)計,其旨在匹配連接基礎(chǔ)芯片復(fù)合體中的瓦片,提供高達 EMIB 四倍的互連凸點密度 —— 凸點間距 25 μm、密度 1600 / m㎡、功率0.15 pJ/bit 。

    ● 然后是 Foveros Direct 設(shè)計,其提供 16 倍互連密度,具有更低延遲、更高帶寬、以及更低的功率 / 裸片要求 —— 凸點間距10 μm、密度10000 m㎡、功率0.05 pJ/bit 。

    1.png

    在 12 代 Alder Lake 與 13 代 Raptor Lake CPU 率先采用了混合式核心架構(gòu)設(shè)計之后,英特爾還計劃利用 3D Foveros 封裝迎接多芯片時代。

    14 代 Meteor Lake、15 代 Meteor Lake 和 16 代 Lunar Lake CPU 的亮點有:

    ● Intel 下一代 3D 客戶端平臺;

    ● 具有 CPU、GPU、SOC 和 IO 塊的分解式結(jié)構(gòu);

    ● 采用 Foveros 互連的 Meteor / Arrow Lake 基礎(chǔ)塊;

    ● 擁抱開放式的 UCIe 通用小芯片互連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。

    8.png

    先聊聊 Meteor Lake,該公司展示了一種全新的芯片布局,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了具有各種 IP 塊的小芯片,主要拆分為 CPU、圖形塊、片上系統(tǒng)、以及 IOE 塊。

    其中主 CPU 塊將采用 Intel 4(7nm EUV)工藝節(jié)點,而 SoC 與 IOE 小芯片采用了臺積電 6nm 工藝(N6)制造。

    12.png

    英特爾宣稱 Meteor Lake 是其邁入小芯片生態(tài)的第一步,但據(jù)業(yè)內(nèi)人士所述,情況并非如此,稱 Meteor Lake 的 tGPU 一直定的臺積電 5nm(N5)設(shè)計。

    計算圖塊可在各種核心數(shù)量、世代、節(jié)點與緩存之間完全擴展,且英特爾不僅能夠在 Foveros 3D 封裝 CPU(如 Meteor Lake)中混搭不同核心架構(gòu)、還可向上或向下擴展至不同節(jié)點。

    13.png

    圖形塊也是如此,英特爾可根據(jù)不同的核心、節(jié)點和緩存規(guī)模進行縮放。圖表中的 tGPU 從 4~12 個 Xe 內(nèi)核(64~192 EU)不等,但同一照片似乎也展示了 8 Xe / 128 EU 的版本。

    片上系統(tǒng)塊亦可根據(jù) SKU 放大或縮小,主要模塊是低功耗 IP(特指 VPU)、SRAM、IO 和可擴展電壓設(shè)計。最后是 I/O 擴展塊,其在通道數(shù)量、帶寬、協(xié)議和速率等方面,都是完全可擴展的。

    14.png

    接著,英特爾展示了如何將各 IP 塊排列到一起。金屬化的頂背,也是 Foveros 無源芯片所在的位置,正下方就是上述各個小芯片塊。

    這些瓦片之間通過 36 μm 間距(芯片-芯片)互連方案,與基礎(chǔ)塊實現(xiàn)連接。Base Tile 帶有大電容,輔以 IO / 供電 / D2D 路徑的金屬層。

    15.png

    每個金屬層都是模塊化的設(shè)計,帶有用于邏輯 / 存儲器的有源硅片。頂部和底部具有用于頂 / 底層互連的封裝凸點。

    示例中的移動芯片,采用了 6P+8E 的混合式架構(gòu)設(shè)計。另有 CPU / IOE 塊,且通向 SOC 塊的圖形塊之間有兩個 Die-To-Die 連接。

    21.png

    作為 Foveros 3D 封裝的一部分,英特爾表示在主小芯片頂部有一個無源中介層,其基于英特爾自家的 22nm(FFL)工藝制造。

    現(xiàn)階段它并沒有被分配任何用途,Meteor Lake CPU 也暫時用不到 EMIB 技術(shù)。但該公司計劃在未來使用更先進的封裝技術(shù),并將之換成有源小芯片。

    24.png

    Foveros 芯片互連(FDI)的技術(shù)特點如下:

    ● 低壓 CMOS 接口;

    ● 高帶寬、低延遲;

    ● 支持同步與異步信令;

    ● 低面積開銷;

    ● 2 GHz 主頻下的操作功耗在 0.15-0.3 pJ/bit 左右。

    30.png

    CPU 與 SOC 之間的互連,具有大約 2K(2×IDI)的主帶寬,圖形與 SOC 塊也具有大約 2K(2×iCXL)的互連主帶寬,而 SOC 和 IOE 塊則在 1K(IOSF,4×DisplayPort)左右。

    不過 Meteor Lake CPU 的另一關(guān)鍵改進,就是提升了最大睿頻性能。得益于 Intel 4 工藝的協(xié)同優(yōu)化,其有望帶來較 Alder Lake CPU 更高的睿頻潛力,且 Base Tile 的總電流達到了 500 。

    I/O 能力方面,英特爾搬出了 Haswell 來比較。成本方面,隨著新一代晶圓成本的迭代上漲,開發(fā)單芯片將變得更加不換算。

    31.png

    若英特爾堅持按老方法造新芯片,其實也不是不可以。畢竟新制程節(jié)點不是擺設(shè),只是難以將成本壓低到合理水平。

    32.png

    該公司稱,與單片式芯片制造方案相比,Meteor Lake 等分解式設(shè)計可提供更高的晶體管性能,以及跨各種工藝節(jié)點的更好 IP 刷新速度和更高能效。

    33.png

    英特爾透露,其 Meteor Lake SKU 的功耗設(shè)計從 10W 到 100W 不等,但采用小芯片設(shè)計的 CPU 性能仍與單片式設(shè)計相當(dāng)。

    35.png

    此外該公司稱,14 代 Meteor Lake / 15 代 Arrow Lake CPU,確實正在走向桌面和移動平臺。

    36.png

    按照計劃,英特爾計劃在 2023 / 2024 年發(fā)布 Meteor / Arrow Lake CPU,且兩者都采用下一代 LGA 1851 插槽。

    37.png

    至于 16 代 Lunar Lake CPU,據(jù)說該系列最初瞄向 15W 低功耗移動 CPU 細(xì)分市場,但鑒于距離正式上市還有幾年時間,我們?nèi)圆荒芘懦磥碛猩兊目赡堋?/p>

    38.png

    最后,這并不是我們首次看到英特爾在移動 / 部分桌面 SKU 之間劃出明確界限。除了歷史上的 Broadwell,近些年的 Ice Lake / Tiger Lake 系列也是如此。

    舉報

    • 相關(guān)推薦

    熱文

    • 3 天
    • 7天